泰州市海陵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泰州市海陵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业强国建设的中国之路
发布时间:2023-01-18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迎来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历史时刻。新征程上,还有不少问题亟待厘清:什么是农业强国?中国的农业强国建设之路应该怎么走?农业强国和农村繁荣、农民发展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不仅三农学界业界人士关注,关心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各界人士也都很感兴趣。近期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姜长云研究员的新著《农业强国》,正是立足这一时代命题和最新课题,研究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思维、实践路径和重点问题,是一部观点新颖、视角独特的著作,对做好当前三农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我们把14亿多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全球实现消除贫困与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农业强国》立足这一现实方位,基于作者参与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的丰富经历,将中国的农业强国建设置于世界现代化农业强国发展进程中动态考察,将农业强国的建设置于全面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系统分析,对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前瞻性研判,其中许多思路富有启发性和借鉴性。

  全球视野,本土定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要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之列,需要对世界农业强国的发展趋势和路径有所了解。本书作者多年来持续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对此作出一些探索。此次全面分析了全球不同农业体量、资源禀赋和发展类型的农业强国,对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农业强国的发展经验教训和普遍规律进行深入审视,总结出“六高六强”的共同特征和“八个坚持”的普遍规律,彰显了本书视野之广、思路之宽、站位之高。从实践需求看,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应该具有全球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需要体现中国特色,由此出发,我们需要有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立足本土定位的研究探索。本书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在全球视野下研究中国的农业强国建设,探讨其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从对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历史经验和普遍规律的分析中,汲取能够为我所用的智慧和营养。

  学理分析,现实思考。作者在本书中依托国内外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均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等翔实数据,对农业强国相关问题进行了严谨缜密的学理分析。同时研究视角又不局限于数字和指标,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是持久战和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并非某个方面的孤军突进,更切忌将其简单归结为建立指标体系考核的过程。这一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建设农业强国,面对的是关乎中国饭碗的农业、占国土面积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和5亿多农村人口,更何况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决定了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并不唯一,要对其中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不能机械化、“一刀切”,各地也不宜急于提出一些自己也拿不准的指标,而是要将其作为全局总体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立足三农,跳出三农。中国作为后发型发展中国家,建设农业强国需要与农村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融合互动,同时又需要与其他方面的强国建设耦合共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有对三农问题本身的深入了解,又能够跳出三农进行分析。本书作者长期注重从宏观视角、历史视角、产业融合视角的互动中,研究三农问题,书中研究既有对三农发展的深入思考,也有对三农“功夫外”的宏观经济问题的精到分析。作者提出,“除现代农业的发展要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件’相融相长外,还要有现代化的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作为支撑”。正是因为坚持系统思维,作者对一些政策举措和矛盾问题的分析更为全面准确,很有现实针对性。同时本书深入浅出,语言表达生动流畅,更便于三农业内外读者理解接受。

  当然,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其中有很多新问题新现象有待研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与时俱进、关注现实、问题导向的研究论述,与广袤乡土大地上的实践探索一道,共同构筑起农业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