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泰州市海陵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三新”赋能 收播无忧
发布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夏收时节,大地流金。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麦收过后的农田间,几台“铁牛”正往来穿梭,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

  “用时6天,11台收割机、5辆运粮车,赶在昨天下午完成1970亩小麦的抢收工作。”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晓松心情不错,“收割机一走,播种机上地,推闸上水,开始种玉米。”

  俗语说,“玉米争前后晌,早种才能多打粮”。顺着黄晓松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地埋式自动伸缩装置纷纷探出头来,旋转着喷出水花给播种机驶过的地垄补水。

  “初步测收,小麦大约1310斤/亩,亩穗数密的能达到60万穗,亩均产量比去年高100斤往上,今年又是丰收年。”喜笑间,黄晓松说在他看来,今夏的丰收离不开“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

  良种是“芯片”,产量的提升离不开良种支撑。“为了选出优质品种,我们划出200亩试验田,选种18个玉米品种、14个小麦品种,同水、同肥、同期管理,经过连续3年试种对比,优中选优,再大面积推广种植。”在黄晓松看来,“七分种、三分管”,“过五关斩六将 ”的种子是丰收的基础。

  时至晌午,田野上仍十分热闹,原来是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的技术员来了。农户围着技术员学习滴灌水带的铺设及维修技巧,做好玉米滴灌浇水准备工作。

  农技推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我们带来了河北农业大学老师研发的种子和防治病虫害的药品,给试验田选种、做实验。”保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推广研究员张晓红和同事把一袋袋种子送到农户手中,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田间地头。

  向土地要产量,离不开新技术。这几年,在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推广下,高岭镇不少农户用上了“大小双行”、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新技术。以播种玉米的“大小双行”技术来说,宽窄行相间种植,大大提高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在专家和合作社的指导下,我们对提高单产和品质充满信心。”望都县高岭镇侯陀村种粮大户王福生说。

  用新机具提升播种质量,越来越受到种田人青睐。田垄边,一台崭新的玉米播种机整装待发,这是由河北农业大学遴选的高速射播机,作业速度可达15公里/小时。它有4个“触手”,底部有卡尺可以调节“触手”间距,“触手”上方都有装种子的盒子,射播机启动后,种子便会按照预先设定播向大地。

  “我们给合作社的近百台农业机械安上了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将农业机械的作业轨迹、面积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信息集成到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数字化智能管理。”黄晓松说,现在他们种粮从春种到夏收,再到田间管理,各个生产过程都能实现农用无人机全覆盖。